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主要防控技术措施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水稻生产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077-2018《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实现水稻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病虫害预测预报
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包括田间调查和定点观察。其中提到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品种抗性等因素,定期发布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例如,在水稻分蘖期需特别注意稻飞虱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如每百丛超过50头),就应及时采取措施。
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绿色防控的基础手段之一。标准强调合理布局作物种类,避免连作;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适时播种,控制种植密度,增强植株自身抵抗力。此外,还提倡采用轮作制度,比如水旱轮作或稻菜轮作等模式来打破病原菌及害虫的生活周期。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昆虫或其他有益微生物来抑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本标准鼓励释放赤眼蜂、瓢虫等捕食性天敌,并且推广使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等微生物农药。同时指出,在选择生物农药时应确保其对环境友好且不影响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
4. 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主要包括设置防虫网罩防止迁飞性害虫进入田块;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以及人工摘除受害叶片或果实等方式。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效果显著,尤其适合小面积示范推广使用。
5. 化学防治
尽管强调绿色防控理念,但在必要情况下仍允许适当使用化学药剂。不过,标准严格规定了用药原则:一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二是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施用,不得随意增加浓度或频率;三是交替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产品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四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 综合管理与培训指导
最后,标准还提出要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农户正确识别病虫害类型及其危害程度的能力。同时建议组织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并掌握绿色防控技术的实际操作流程,从而共同参与到这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