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防治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水稻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Major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064-2018《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防治原则
标准中明确指出,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以预防为首要任务,通过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病虫害的控制。例如,在种植前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并保持田间清洁,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地。
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布局、轮作制度以及科学施肥等。合理布局要求在同一区域内避免单一作物的大面积连片种植,这样可以降低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风险。轮作制度则提倡不同类型的作物轮换种植,特别是水旱轮作,能够有效打破某些病虫害的生活周期,减少其种群数量。科学施肥强调施用平衡肥料,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因为过多的氮肥会导致植株徒长,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灯光诱杀、色板诱集及人工捕捉等方法。标准建议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此外,还可以使用黄色粘虫板来诱捕蚜虫等害虫。对于一些特定害虫如稻纵卷叶螟,可以通过人工摘除受害叶片的方法来减轻危害。
生物防治策略
生物防治强调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标准推荐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数量。同时,推广使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这些产品对环境友好且对目标害虫具有较高的致病率。
化学防治指导
虽然化学防治不是首选方案,但在必要时仍需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标准规定了不同病虫害的最佳用药时期和推荐使用的药剂种类。例如,在防治稻瘟病时,应在发病初期选用三环唑或春雷霉素等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而对于稻飞虱,则可采用吡虫啉类杀虫剂进行喷雾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化学药品的使用都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帮助农业生产者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水稻病虫害,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