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蟹池塘“3+5”养殖模式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采用“3+5”模式进行河蟹池塘养殖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River Crab in \"3+5\" Model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419-2018河蟹池塘“3 5”养殖模式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河蟹在池塘中的高效养殖。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池塘的准备,标准要求池塘面积应在30至50亩之间,水深保持在1.2至1.5米。池底应平整且无杂物,同时需设置进排水系统,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这一规定有助于创造一个适宜河蟹生长的环境,避免因水质问题影响河蟹的健康和产量。
其次,在苗种的选择上,标准强调选用优质健康的河蟹苗种,要求规格整齐、活力强,并且要求放养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具体而言,每亩放养量应控制在600至800只,雌雄比例为1:1.2左右。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河蟹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
再者,饲料投喂方面,标准提倡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新鲜的小杂鱼虾等动物性饲料。每天分早晚两次投喂,日投喂量约为河蟹体重的5%-8%,并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整。同时,还应注意定期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河蟹的免疫力。
此外,病害防治也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标准建议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包括定期清理池塘底部淤泥、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等措施。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应及时查明原因,合理用药,切勿滥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及河蟹品质下降。
最后,在收获阶段,标准指出最佳捕捞时间为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此时河蟹肉质最为鲜美。捕捞时应尽量减少对河蟹的损伤,采用网箱暂养等方式延长保鲜期,便于后续销售。
综上所述,《DB42/T 1419-2018河蟹池塘“3 5”养殖模式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为实现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