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茬小麦耕作播种的技术要求、作业准备、作业质量及操作要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稻茬小麦机械化耕作播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and Sowing of Wheat after Rice in Hube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种植模式之一,其耕作播种技术直接影响到产量和效益。DB42/T 1413-2018《稻茬小麦耕作播种技术规程》为这一生产过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整地环节中,规程指出“土壤应达到深、透、平、净的标准”。这意味着在翻耕时要保证深度适宜,通常要求深耕25厘米以上,以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强调土壤要疏松透气,表面平整且无残茬杂物,这样可以为种子提供良好的萌发环境。
其次,关于播种时期的选择,规程明确“适期播种是提高稻茬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最佳播期应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至18摄氏度之间,一般在10月上旬至中旬。此阶段播种既有利于冬前形成壮苗,又能避免冬季冻害,确保翌年春季生长旺盛。
再者,对于播种量的确定,规程建议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预期产量来合理调整。例如高产品种每亩播种量控制在8至10公斤,而中低产品种则可适当增加至10至12公斤。此外还提到采用机械精量播种的方式,能够有效节省种子并提高出苗均匀度。
最后,在田间管理方面,规程特别强调了施肥与灌溉的重要性。提倡施用配方肥,氮磷钾比例约为1.2:1:0.5,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期追肥。同时,灌水需遵循“少灌勤浇”的原则,特别是在拔节孕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影响分蘖成穗。
综上所述,DB42/T 1413-2018通过系统化的技术规范,从整地、播种到田管各个环节都给出了详尽的操作指南,对于提升稻茬小麦的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农户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以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