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术前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甲状腺癌手术中使用纳米碳作为淋巴结示踪剂的操作规范。
Title:Spec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nanocarbon in thyroid cancer surg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877-2018《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规范》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安全地使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通常称为“纳米炭”)来辅助甲状腺癌手术。这项标准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中纳米炭的使用。这意味着任何涉及甲状腺癌的手术团队,在考虑使用纳米炭作为淋巴结示踪剂时,都应遵循此规范。
纳米炭的作用机制
根据标准内容,纳米炭是一种颗粒直径小于50nm的超微炭末制剂,它能够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并沉积于局部组织内,从而形成明显的染色区域,有助于清晰界定解剖结构。这种特性使得外科医生能够在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的重要组织和器官,特别是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
使用前准备
在使用纳米炭之前,必须确保患者没有对该产品成分过敏的历史记录,并且已经获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此外,操作人员应当接受过相关培训,熟悉纳米炭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注射时机与剂量
标准明确规定了纳米炭的最佳注射时间是在麻醉诱导后但切口未打开前完成。推荐单侧颈部区域的注射量为0.5ml至1.0ml之间,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的体型大小适当调整。双侧注射总剂量不得超过2.0ml。
手术过程中的观察要点
一旦完成纳米炭注射,手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是否有异常反应发生,如皮下淤斑等现象。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同时,在清扫淋巴结的过程中要仔细辨认被染色的淋巴结与其他正常组织的区别,以避免误伤。
注意事项
最后,标准还强调了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首先,纳米炭不应直接注入血管内;其次,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儿童患者),需要特别谨慎地评估风险与收益比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再次,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恢复状况,尤其是甲状旁腺功能的变化。
综上所述,《DB22/T 2877-2018》为甲状腺癌手术中纳米炭的应用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定,不仅保障了医疗质量,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预后效果。所有参与此类手术的专业人士都应当严格遵守这一标准,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