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范围内开展能效对标工作的基本原则、实施流程、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及评价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企业、公共建筑及其他用能单位的能效对标管理工作。
Title:Implementation Specification for Energy Efficiency Benchmarking DB11/T 1557-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557-2018《能效对标实施规范》是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为推动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4.1 能效对标工作的策划
这一部分强调了企业在开展能效对标工作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首先,企业应明确自身的能效现状,并设定合理的能效目标。例如,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技术水平,确定一个可实现且具有挑战性的节能指标。此外,还需要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整个对标过程的组织与协调。
5.1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是进行能效对标的基础。标准要求企业全面收集影响能源消耗的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况、原材料使用量等。在数据分析阶段,则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找出影响能耗的关键因素。比如通过统计学方法识别出哪些环节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
6.2 对标评价方法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于准确评估企业的能效水平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或行业公认的评价体系,如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中的相关要求。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方案,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7.3 改进措施实施效果验证
当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后,如何确认这些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呢?标准指出应当定期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改进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发现某些措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则应及时调整策略直至满意为止。此外还鼓励企业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优化其能源管理流程。
以上只是对DB11/T 1557-2018部分内容做了简要介绍和解析。实际上整个标准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等多个环节,为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提供了全方位指导。希望上述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