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狨猴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和评价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用狨猴的微生物质量控制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Laboratory Animals -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and Evaluation - Part 4: Marmosets for Experimen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459.4-2018 实验动物 微生物检测与评价 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标准对实验用狨猴的微生物检测和评价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深入解读。
首先,在微生物检测项目方面,标准明确规定了需要检测的微生物种类。其中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例如,对于病毒检测,要求对猴B病毒、猿免疫缺陷病毒(SIV)、猿白血病病毒(SLV)等进行筛查。这些病毒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甚至危害研究人员的安全。标准还指出,检测方法应采用国际认可的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关于微生物检测频率,标准提出实验用狨猴在不同阶段的检测需求。例如,在新引进的狨猴隔离期间,应进行全面的微生物检测;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常规检测;而在用于科研实验前,需再次进行全面检测以确保其健康状态符合实验要求。这种分阶段的检测安排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检测结果的评价准则。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若检出阳性,则需进一步确认是否为感染性携带者,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隔离、治疗或淘汰措施。同时,对于非感染性携带者,也应记录在案并在后续管理中加以注意。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建立健康档案的要求,要求每次检测的结果都应详细记录并归档保存,以便追溯和分析。
最后,标准还对实验室环境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次数等参数,以及无菌操作区的设计和维护。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微生物检测的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总之,《DB11/T 1459.4-2018》为实验用狨猴的微生物检测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于保障实验动物质量和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