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血防林改建的基本原则、设计要求、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血防林的改建工程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construction of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血防林改建技术规程》(DB42/T 1399-2018)是湖北省针对血吸虫病防治林地改建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了其中的重要条文并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该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血防林功能退化、需要进行改建的林地。明确了“血防林”是指以控制钉螺孳生、减少钉螺密度为主要目的的人工造林地。此条款界定了适用区域和对象,确保改建工作有的放矢。
二、改建原则
改建应遵循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强调在改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合理选择树种和配置方式,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这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宏观指导方向。
三、改建程序
改建程序包括现状调查、规划设计、施工实施及后期管护四个阶段。要求在改建前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现状调查,了解土壤条件、植被状况以及钉螺分布情况等信息;规划设计时需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改建方案,并严格按方案执行施工;最后还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保证改建效果持久稳定。
四、树种选择与配置
推荐使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且具有较好抑螺效果的树种。如杨树、柳树等速生乔木类;灌木则可选用胡枝子、荆条等。同时提倡多层混交种植模式,通过不同层次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整体防护效能。
五、抚育管理措施
改建完成后需定期开展抚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注意控制杂草生长,防止其与目标植物争夺养分水分;适时适量施加有机肥,促进树木健康成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确保改建成果不受损害。
六、监测评估体系
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对于检验改建成效至关重要。建议设立固定样地长期观测钉螺密度变化趋势,并记录相关数据形成档案资料。此外还应对林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综合评价改建工作的实际效益。
以上便是对《血防林改建技术规程》部分关键内容所做的深入剖析,希望能为广大从事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