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工作。
Title: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DB13/T 2784-2018)是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于2018年9月15日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内容,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即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惠益和效益。这些服务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四大类。例如供给服务如水产品、药材等资源的生产;调节服务如气候调节、水质净化等;文化服务如休闲娱乐、美学价值等;支持服务如土壤形成与养分循环等。
二、评估指标体系
标准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在供给服务方面,重点考虑了水资源供给、生物资源供给等指标。例如水资源供给指标关注的是湿地能够提供的淡水量及其质量;生物资源供给则包括鱼类、鸟类等生物种类的数量及多样性。调节服务方面,涉及大气调节、水质净化、洪水调蓄等功能。文化服务方面,强调了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的价值。支持服务则聚焦于土壤保持、养分循环等方面。
三、评估方法
标准提出了多种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于定量指标,可以采用直接测量法或模型模拟法获取数据。例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湿地面积变化来评估其供给服务功能;通过水质监测仪器测定污染物浓度来评价水质净化效果。定性指标则需要结合专家意见和社会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此外还鼓励运用GIS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提高评估精度。
四、重要条文解读
1. 第4.2节指出,在开展评估工作之前应当充分收集基础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掌握了准确的数据才能确保后续分析结果可靠。
2. 第5.1节明确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单元。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可作为一个评估单元,但如果存在明显差异较大的区域,则应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子单元分别处理。
3. 第6.3节提到当某些特定条件下难以获得直接观测值时,允许采用替代变量间接反映目标属性的状态。比如当无法精确测量某类植物覆盖度时,可以通过记录该物种出现频率来推测其分布状况。
五、应用实例
以白洋淀湿地为例,按照此标准对其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显示白洋淀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而且在防洪减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还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总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DB13/T 2784-2018)为河北省内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指导框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量化评价,有助于更有效地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