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滨海重度盐碱地玉米栽植的技术要求,包括土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在滨海重度盐碱地进行玉米栽植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rn Planting in Severely Saline-Alkali Coastal Areas DB12T 829-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829-2018《滨海重度盐碱地玉米栽植技术规程》是由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旨在指导在滨海地区重度盐碱地环境下的玉米种植。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土壤改良与耕作准备
规程指出,在栽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处理。首先应通过深翻土壤,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以打破原有的土壤板结层,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同时,建议施加有机肥料,每亩用量不低于2000公斤,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此外,还应采取措施降低土壤含盐量,如采用淡水灌溉洗盐法,连续灌水5-7天后排水,重复此过程2-3次,直至土壤表层盐分降至0.2%以下。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规程强调了品种选择的重要性,要求选用抗盐碱能力强、适应性广且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例如,“郑单958”、“登海605”等被推荐为适宜品种。在种子处理方面,规程建议使用药剂拌种,可以选用含有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复合型种衣剂,以预防地下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具体操作时,按照种子重量的2%-3%的比例均匀拌种,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被药剂包裹。
栽植密度与时间
关于栽植密度,规程推荐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株行距。一般情况下,肥沃地块可适当增加密度,而贫瘠地块则需减少密度。具体而言,行距保持在60厘米左右,株距控制在20-25厘米之间,每亩保苗数维持在4000-5000株。至于栽植时间,规程建议春季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开始播种,通常为4月中旬至5月初,这样既能保证出苗整齐,又能避开低温冻害的风险。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规程对田间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苗期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导致根系缺氧。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阶段,此时需加大施肥力度,重点追施氮肥,结合磷钾肥一起施用,促进植株健壮成长。另外,规程特别提到要密切监测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有蚜虫、玉米螟等害虫活动迹象,应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尽量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
收获与储存
最后,规程对收获和储存环节也做了明确规定。当玉米籽粒达到乳线消失、籽粒变硬并具有光泽时即可收获。收获后的玉米应及时晾晒干燥,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然后入库储藏。储藏期间要注意防潮防霉,定期检查粮堆温度和湿度变化,防止发生霉变现象影响品质。
总之,《滨海重度盐碱地玉米栽植技术规程》从土壤改良到栽培管理再到收获储存等多个环节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对于提高滨海重度盐碱地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