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内涉水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保护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各类涉水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评价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Aquatic Organism Impact Assessment of Water-related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525-2018《涉水工程水生生物影响评价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涉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评估工作。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等基本概念。“涉水工程”是指在水域内或与水域有关联的建设活动;“水生生物”包括生活在水中以及依赖水域生存的所有生物种类。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影响因子识别
根据该标准,在进行水生生物影响评价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物理环境变化(水流速度、水位变动)、化学环境改变(污染物排放)及生物因素(外来物种引入)。每个因子都可能对特定种类的水生生物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
调查方法
标准提出了多种调查手段,包括现场勘查、采样分析等,并强调了数据收集的重要性。例如,在鱼类资源调查中要求采用网具法与声呐探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覆盖不同深度和区域内的鱼类分布情况。
影响预测与评估
对于预测阶段,应结合历史资料和现状调查结果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未来情景下的生态状况。评估则需综合考量各单项指标得分后得出总体结论。如果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则需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
缓解措施
当发现潜在威胁时,标准建议采取一系列主动干预手段,比如设置人工鱼礁以恢复栖息地、实施增殖放流计划增加种群数量等。此外还鼓励通过公众教育提高社会意识,减少人为干扰。
监测与管理
最后,标准特别指出要建立健全长期监测体系,定期检查各项保护措施的实际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同时,地方政府应当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以上是对DB51/T 2525-2018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从而有效降低涉水工程项目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