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丸粒化林木种子质量检验的术语和定义、检验项目、抽样方法、检验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地区丸粒化林木种子的质量检验。
Title:Rules for Quality Inspection of Pelletized Forest Tree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丸粒化林木种子质量检验规程》(DB15/T 1492-2018)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丸粒化林木种子的术语和定义、抽样、检验方法以及结果判定等内容。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丸粒化”是指通过特定工艺将林木种子包裹一层或多层材料的过程,以改善种子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这一定义为后续各项检测提供了基础概念支持。
其次,在抽样环节,标准要求按照GB/T 3542的规定执行。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来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接着是关于检验方法的具体描述。标准指出丸粒化林木种子的质量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重量偏差测定、含水量测定、发芽率测试等多个方面。例如,对于外观检查,应观察丸粒表面是否光滑无裂痕,并且颜色均匀一致;而重量偏差则需使用精确度较高的天平进行测量,确保每颗丸粒之间的差异符合规定范围。
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发芽试验的重要性。根据标准的要求,发芽床可以选择砂床或者纸床,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以便种子能够正常萌发。同时,还需要记录下每个样本的发芽数量及其生长状况,以此作为评估丸粒化处理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
最后,在结果判定上,当所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标准限值时,则认为该批次产品合格;反之,则视为不合格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某些次要项目略有超标,但不会影响最终使用效果的情况下,可以酌情放宽限制条件。
总之,《丸粒化林木种子质量检验规程》(DB15/T 1492-2018)通过对丸粒化林木种子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进行严格规范,旨在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林业生态建设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