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型钢铁工件焊接修复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修复前准备、焊接修复工艺、质量检验及安全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大型钢铁工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缺陷或损伤时的焊接修复。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elding Repair of Large Steel Workpie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J75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型钢铁工件焊接修复技术规程》(DB42/T 1385-2018)是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大型钢铁工件焊接修复的基本要求、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施工及检验等内容。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该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大型钢铁工件的焊接修复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冶金设备、压力容器等。标准对“大型钢铁工件”、“焊接修复”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确保各方理解一致。比如,“大型钢铁工件”指质量超过10吨或长度大于15米的钢铁结构件。
二、焊接材料选择
标准要求根据母材成分、力学性能及使用环境合理选用焊接材料。具体而言,当母材为碳素钢时推荐使用E5015型焊条;对于低合金高强度钢则应采用E6015型焊条。此外还强调了焊接材料进场时需附带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批次进行复验以确保其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符合要求。
三、焊接工艺评定
这是整个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标准指出,在首次实施某类工件的焊接修复之前必须完成焊接工艺评定。评定内容涵盖焊接参数设置、预热温度控制、层间温度保持以及后热处理等方面。例如,对于厚度超过50mm的钢板对接接头,规定预热温度不得低于150℃且层间温度应维持在100℃至150℃之间。
四、焊接施工要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标准提出了诸多细致的规定。如:焊接前应对坡口两侧至少20mm范围内彻底清理干净,去除油污、锈蚀等杂质;多层多道焊时每一道完成后均需仔细检查表面质量,发现裂纹或其他缺陷必须立即清除并重焊;焊接结束后还需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实施必要的热处理工序来消除残余应力。
五、检验方法与验收准则
最后一步是对已完成的焊接部位进行全面检测。标准明确了无损检测(如射线探伤、超声波检测)和破坏性试验(如拉伸试样分析)的具体步骤及评判标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条焊缝如果存在长度超过2mm的气孔或长度超过5mm的咬边都视为不合格,必须返修直至达到合格状态为止。
综上所述,《大型钢铁工件焊接修复技术规程》(DB42/T 1385-2018)通过系统化地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指标,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