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翼茎阔苞菊(Eurya japonica)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结果判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农业植物检疫过程中对翼茎阔苞菊相关有害生物的检疫与鉴定工作。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Eurya japonic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749-2018 翼茎阔苞菊检疫鉴定方法》是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主要用于规范翼茎阔苞菊的检疫鉴定工作。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翼茎阔苞菊的检疫鉴定工作。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针对福建省内的植物检疫活动,确保区域内农业生态安全。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明确了“翼茎阔苞菊”、“检疫鉴定”等专业术语的定义。例如,“翼茎阔苞菊”是指一种特定的植物种类,而“检疫鉴定”则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确认植物是否携带病虫害的过程。
3. 样品采集与处理:标准要求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采集样本,并对样本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在植株开花期采集花序,在果实成熟期采集种子等。这些步骤有助于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4. 病虫害识别:标准详细描述了翼茎阔苞菊可能携带的主要病虫害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这对于检疫人员快速识别有害生物至关重要。
5. 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观察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等几种常用的技术手段。显微镜观察法用于检查植物组织的细微结构变化;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则利用PCR等技术直接检测病原体DNA或RNA的存在情况。
6. 结果判定与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植物是否受到病虫害侵染,并按照规定格式编写详细的检疫报告。报告应包含采样信息、检测过程、结果分析及建议措施等内容。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的简要说明,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