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上犹绿茶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茶园管理、采摘技术、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上犹绿茶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ngyou Gree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632-2018《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是江西省针对上犹绿茶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茶树品种选择:标准要求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如“迎霜”、“翠峰”等。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适应性,能够确保茶叶品质稳定。
2. 茶园建设:强调茶园选址应选择在海拔300-800米之间、坡度不超过25度的地方。土壤pH值应在4.5-6.5之间,且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合理规划行距和株距,以利于茶树生长和后期管理。
3. 施肥管理:提倡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每年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不少于2吨,并根据茶树生长阶段适量追加氮磷钾复合肥。避免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板结。
4. 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生物方法(如释放天敌)以及高效低毒农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控。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5. 采摘标准:明确规定春茶采摘时间为清明节前后至谷雨期间;夏秋茶则需在新梢停止生长后及时采收。要求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作为标准采摘对象,保证鲜叶质量。
6. 加工工艺:介绍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主要工序的具体操作要点。特别指出萎凋过程要控制好温度湿度,避免过度萎凋影响成品茶香气;揉捻时压力适中,保持条索完整;发酵适度,确保汤色明亮;最后通过低温慢烘达到足干效果。
7. 产品质量检测:规定了感官审评与理化指标检测的方法。感官审评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五个方面;理化指标则涵盖水分、灰分、水浸出物等内容。所有产品均需符合GB/T 19598《地理标志产品 上犹绿茶》的要求。
以上内容是基于DB36/T 632-2018标准对上犹绿茶生产过程中几个核心环节的重要解读,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提升上犹绿茶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