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泰和乌鸡商品鸡生产的环境条件、场地建设、种苗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及生产记录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泰和乌鸡商品鸡的规模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Taihe Black-Boned Chicken Broil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666-2018《泰和乌鸡商品鸡生产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对泰和乌鸡的养殖生产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泰和乌鸡的种源应纯正,确保遗传特性稳定。在选择种鸡时,要求外貌特征符合标准,如皮肤、肌肉、骨骼均为黑色或深灰色,喙为黑色或角质色等。这一规定旨在保证商品鸡的品质和市场认可度。
二、饲养环境
标准强调了饲养环境的重要性,要求鸡舍通风良好、光线适宜,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具体来说,雏鸡阶段适宜温度为33℃至35℃,随着日龄增加逐步降低。湿度保持在50%~70%,并定期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播。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三、饲料与喂养
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泰和乌鸡的生长发育。标准建议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并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配方。例如,雏鸡期需高蛋白低脂肪的饲料,而成年鸡则需要富含能量和矿物质的饲料。此外,还需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确保营养吸收。
四、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包括新城疫、禽流感等疫苗接种。同时,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检查鸡群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治疗。通过科学的疫病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经济损失。
以上内容涵盖了泰和乌鸡商品鸡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遵循这些标准不仅能够提升产品质量,还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