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接种方法、病情调查与评价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的鉴定和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of Rice Variety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Leaf Bligh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033-2018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的鉴定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内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能力的田间鉴定。这表明此标准主要针对江西省的气候和种植条件制定,其他地区可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如GB/T 19647-2005等。这些引用文件为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确保了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白叶枯病”、“抗病性”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抗病性”被定义为水稻品种在受到白叶枯病菌侵染后表现出来的抵抗或耐受能力。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于抗病性的理解。
鉴定方法
标准提出了田间自然诱发法作为主要的鉴定手段。这种方法通过在自然条件下设置对照区与试验区,观察水稻植株发病情况来判断其抗病性能。此外还提到可以采用温室人工接种法作为辅助手段,以提高鉴定效率。
数据记录与分析
要求详细记录每次试验的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天气状况、灌溉方式、施肥量等因素,并且要定期检查并记录各处理组内植株的症状发展变化。最后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安全措施
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有害生物的操作,在整个流程当中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以上内容只是对DB36T 1033-2018部分内容做了简单介绍,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希望这篇短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重要的农业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