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与游牧文化旅游相关的民族手工艺品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游牧文化旅游领域中涉及民族手工艺品的生产、销售、研究及交流活动。
Title:Nomadic Cultural Tourism - Terminology of National Handicraf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7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432-2018《游牧文化旅游 民族手工艺品术语》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与游牧文化相关的民族手工艺品的术语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范围
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从事游牧文化旅游活动以及生产、销售民族手工艺品的企业和个人。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了其在特定地域和行业内的适用性。
基本术语定义
# 1. 游牧文化旅游
指以游牧文化为背景,通过参观、体验等方式了解游牧民族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的旅游形式。标准中强调了“体验”这一核心要素,意味着游客不仅限于观光,更应参与到游牧文化的实际活动中去。
# 2. 民族手工艺品
由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艺术品或实用物品。这里特别指出,“传统工艺”是区分民族手工艺品与其他类型商品的关键点之一,它包含了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
分类术语
# 1. 羊毛制品
包括但不限于羊毛地毯、毛毡等利用天然羊毛资源加工而成的产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环保可持续,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 2. 马具
如马鞍、缰绳等与马匹相关的装备。这些物品通常装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游牧生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质量要求
对于上述提到的各种产品,在材质选择上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羊毛制品需要保证原料来源纯正;而马具则需注重其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结合。此外,所有产品均需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结论
DB15/T 1432-2018通过对游牧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手工艺品相关概念和技术指标作出明确规定,有助于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