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应用安全保障的技术要求和实施指南,包括安全架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在电子政务外网环境下的应用系统建设和安全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Security Assurance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External Network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745-2018《电子政务外网应用安全保障技术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电子政务外网的应用安全建设。以下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一、总体要求
标准指出电子政务外网应用系统应遵循“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这意味着在电子政务外网应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安全防护措施必须与系统设计、开发、部署等环节同步实施,确保安全贯穿始终。
二、物理环境安全
标准强调了物理环境的安全性,包括机房选址、温湿度控制、电磁防护等方面。例如,机房应避免设置在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并配备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以防止断电带来的风险。
三、网络安全
在网络安全方面,标准提出了网络隔离、访问控制以及流量监控等要求。特别是对于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之间,必须采用有效的隔离技术来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同时,还要求对网络中的异常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威胁。
四、主机安全
关于主机安全,标准明确了操作系统加固、补丁管理及防病毒软件安装等内容。操作系统需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和服务程序,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以修复已知漏洞,并且要安装经过验证的防病毒软件,定期扫描主机上的恶意代码。
五、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部分重点提到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加密存储以及备份恢复机制。首先应对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并设定相应的保护级别,其次重要敏感数据应当采用加密手段进行存储,最后还需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确保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
六、应用安全
对于应用层面的安全保障,标准指出了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审计追踪的重要性。应用程序应该支持多因素身份认证方式,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角色权限管理体系,严格限制用户的操作范围;另外,所有的关键操作都应该被记录下来形成审计日志,便于事后追溯。
七、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计划也是该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要求各单位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此外,还应当定期组织演练活动,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相关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应急处置水平。
以上就是对DB35/T 1745-2018《电子政务外网应用安全保障技术规范》中一些核心条款的具体阐述,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