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线组网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装与调试、检测与验收及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无线组网技术的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Fire Alarm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338-2018《无线组网火灾报警系统技术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性标准,规定了无线组网火灾报警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系统组成
标准指出,无线组网火灾报警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无线通信设备、控制与显示装置、电源等部分组成。其中,火灾探测器负责监测环境中的火灾参数如温度、烟雾浓度等,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通信设备传送给控制与显示装置。控制与显示装置则负责接收数据并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发出警报信号。这一部分强调了系统的完整性,确保每个组件都能有效协同工作。
基本要求
在基本要求方面,标准明确了无线组网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系统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使用场所的特点,比如空间布局、人员密度等因素,以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到火灾隐患。此外,还要求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以便在未来需要时可以方便地增加新的设备或功能模块。
技术要求
对于技术要求,标准特别提到无线通信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为868MHz至928MHz之间,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与其他频段的无线设备产生干扰。同时,要求无线通信设备的传输距离不小于100米,在开阔地带条件下,实际测试值不得低于设计值的85%。这对于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复杂建筑环境中,确保即使在远距离也能保持有效的通讯联系。
试验方法
关于试验方法,标准提出了详细的测试步骤和评价指标。例如,在进行传输距离测试时,需分别在室内和室外两种环境下进行测量,并记录下不同障碍物条件下的具体数值。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全面评估系统性能,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检验规则
最后,检验规则部分明确了产品出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实验等项目。只有当所有指标均符合规定后,才能允许出厂销售。这样做不仅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提高了行业整体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无线组网火灾报警系统技术规范》DB42/T 1338-2018从多个维度对无线组网火灾报警系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旨在促进该领域健康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