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燕麦田害虫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监测与预警、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燕麦种植区燕麦田害虫的综合防控工作。
Title: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at Field Ins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403-2018《燕麦田害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燕麦田害虫的综合防控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害虫监测与预警
# 条文:定期开展田间调查
解读:要求种植户或技术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燕麦田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害虫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 条文:利用预测模型
解读:通过建立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害虫的发生趋势。这种方法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因突发性害虫爆发而导致的重大损失。
2. 农业防治措施
# 条文:合理轮作制度
解读:建议采用包括燕麦在内的多种作物轮作方式,减少特定害虫在一个地区长期存在的可能性。例如,在燕麦收获后种植其他非寄主植物,可以有效降低某些专一性害虫的数量。
# 条文:清洁田园
解读:在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的残株落叶以及杂草,这些地方往往是害虫越冬或繁殖的理想场所。保持田地整洁有助于切断害虫的生活周期链。
3. 物理机械防治
# 条文:设置诱捕器
解读:可以在田边适当位置布置黄色粘板或其他类型的诱捕装置,用来捕捉成虫。这种物理方法简单易行且环保,特别适合于初期阶段的小面积控制。
4. 生物防治
# 条文:保护天敌
解读:鼓励保留自然界中存在的天敌昆虫,比如瓢虫、蜘蛛等,它们能够自然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同时也可以考虑引入特定的寄生蜂类来专门对付某些害虫。
5. 化学药剂使用原则
# 条文:严格遵守剂量与频次
解读:当其他手段无法有效控制时才可考虑使用化学农药,并且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施用,避免过量造成环境污染或抗药性的产生。此外,两次用药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隔期以确保安全。
6. 培训与宣传
# 条文:加强技术培训
解读: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业培训课程,提高他们识别常见害虫的能力以及掌握正确的防控技巧。同时也要向广大农户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意识。
以上就是对DB15/T 1403-2018中几个关键部分的重点阐述。希望可以帮助到从事燕麦种植管理工作的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