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药用菌菌种检验和鉴定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程序。本文件适用于食药用菌菌种的质量检测、品种鉴定及相关科研和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 Strai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801-2017食药用菌菌种检验鉴定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食药用菌菌种检验鉴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以下为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在样品采集环节,标准指出应从多个不同部位随机取样以保证样本代表性,并且要确保采集工具清洁无污染。这一步骤对于后续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关于菌种纯化过程,标准强调需使用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分离培养,直至获得单一菌落。同时要求记录详细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参数,以便追溯和验证。
在显微镜检查部分,标准明确了需要观察并记录菌丝形态特征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壁厚度、隔膜结构等信息。这些细节有助于初步判断菌种类型。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中提到采用PCR扩增特定基因序列,并通过凝胶电泳分析产物大小来确认目标物种身份。此法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好,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区分近缘种类。
此外,还特别提到了对于一些难以直接鉴定的特殊菌株可以结合形态学与生理生化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判定。例如考察其生长速度、色素产生情况以及对某些抑制剂敏感程度等因素。
最后,在整个检验流程结束之后,所有相关数据资料都应当妥善保存至少五年以上,以备日后复查或科学研究之用。同时鼓励实验室间开展比对试验,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