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asalt Fiber Asphalt Mix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22/T 2786-2017)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原材料要求
根据标准第4.1条,玄武岩纤维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纤维的长度应在6mm至19mm之间,单丝直径不超过25μm,且纤维表面需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纤维能够均匀分散在沥青混合料中,增强其力学性能。同时,标准强调了沥青和矿料的选择标准,要求沥青具有较高的软化点和较低的针入度指数,以适应高寒地区的使用环境。
二、配合比设计
标准第5.3条规定了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首先确定矿料级配范围,推荐采用间断级配,其中粗集料占比应达到50%以上。其次,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通常为5.0%~6.5%,并在此基础上加入0.3%~0.5%的纤维。这一比例设置考虑到了纤维对混合料强度的提升作用以及施工工艺的可操作性。
三、施工工艺
在施工环节,标准第6.4条特别指出,拌合时纤维的添加方式至关重要。建议采用干法掺加的方式,即将纤维与干燥的矿料充分拌匀后再加入热沥青。这样可以避免纤维结团现象的发生,保证纤维分布均匀。此外,摊铺温度应控制在160℃~180℃之间,碾压遍数不少于4遍,终压温度不低于90℃。这些参数的设定有助于提高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
四、质量检验
标准第7.2条明确了质量检验的内容和频率。每2000吨混合料应进行一次抽样检测,主要检查指标包括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等。值得注意的是,标准还提出了纤维含量的检测方法,即通过溶解法分离出纤维后称重计算,以此验证实际掺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一措施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从原材料选用到成品验收全过程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为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