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磁耦合部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额定功率不大于22kW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磁耦合装置。
Title: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 Part 3: Magnetic Coup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T40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099.3-2018《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3部分:磁耦合》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磁耦合技术的相关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解读:
5.1 系统组成
该部分明确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构成,包括发射端、接收端以及能量传输路径。其中,发射端和接收端通过磁耦合实现能量的非接触式传递。这一设计确保了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1 发射端基本要求
对于发射端的设计,标准提出了多项具体指标。例如,磁场强度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避免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同时,发射线圈的效率需达到一定标准,以保证能量传输的有效性。
7.1 接收端基本要求
接收端同样需要满足特定的技术条件。接收线圈的设计应考虑与发射线圈的最佳匹配,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此外,接收端还应具备过流保护功能,防止因电流过大导致设备损坏。
8.1 能量传输效率
标准对整个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设定了最低限值。这意味着从电源到车辆电池的总能量损失不能超过某一阈值。这不仅关系到充电成本,也直接影响到充电速度和用户体验。
9.1 安全性要求
安全性是本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除了电磁兼容性和电气绝缘性能外,还需评估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抗干扰能力和故障防护机制。例如,在雷击或短路情况下,系统应当能够自动切断电源,防止事故发生。
10.1 测试方法
为了验证上述各项指标是否达标,标准给出了详细的测试流程。这些测试涵盖了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等多个环节,并且强调了测试环境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以上是对DB44/T 2099.3-2018中几个核心条款的简要分析。此标准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技术依据,有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