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通信协议的技术要求,包括通信架构、数据格式、交互流程和安全机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开发、测试和应用。
Title: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 Part 2: Communication Protocol
中国标准分类号:T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099.2-2018《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2部分:通信协议》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协议。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通信架构
本部分明确了无线充电系统中的通信架构,包括车载设备(EVSE)和车辆设备(EVC)之间的通信关系。要求两者之间应建立双向通信链路,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此架构为后续的具体通信细节提供了基础框架。
5.2 数据帧格式
数据帧格式定义了信息传输的基本单元,包括起始标志、地址字段、命令字段、数据字段及校验字段等。其中,起始标志用于标识一帧数据的开始;地址字段区分不同的通信节点;命令字段指示所执行的操作类型;数据字段承载具体的信息内容;校验字段保证数据完整性。这些字段的设计保证了通信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3 命令集
标准中列出了多种命令类型及其功能。例如,“连接请求”命令用于启动充电过程,“状态报告”命令用于反馈当前设备的状态信息。每种命令都有明确的定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实现设备间的协调工作。
5.4 安全机制
为了保障通信安全,标准提出了加密算法的应用以及身份认证的要求。通过采用适当的加密技术,可以防止非法入侵者获取敏感数据;而身份认证则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
以上是对DB44/T 2099.2-2018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一标准能够有效提升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性能与稳定性,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