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的基本要求、风险评估、防护措施、应急预案及管理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各类旅游景区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Title: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Specifications for Tourist Attrac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336-2017《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规范》是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17年9月25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的基本要求、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适用于福建省内旅游景区的雷电防护工作。
以下是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4.1 基本要求
旅游景区应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雷电防护规划。这包括但不限于:
- 选址与布局:在景区规划阶段就应考虑雷电活动频繁区域的影响,避免将重要设施设置在高风险地带。
- 分区防护:依据景区内不同功能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游客密集区需加强防护等级。
5.1 技术措施
# 5.1.1 接地系统
接地装置的设计应符合GB 50057的要求,并且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对于特别重要的建筑物或设备,其接地电阻值还应当满足更严格的标准。此外,定期检测接地系统的完好性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 5.1.2 避雷针及避雷带
所有高于20米的建筑物均需安装避雷针或者避雷带,并确保这些装置能够有效覆盖整个建筑物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同时要注意定期检查避雷针是否生锈腐蚀等情况。
6.1 管理措施
# 6.1.1 应急预案
每个旅游景区都必须建立完善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预案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雷雨天气下的紧急疏散路线图;
- 各岗位人员职责分工;
- 必要时可提供的临时庇护场所信息等。
# 6.1.2 定期培训
对全体员工进行有关雷电知识及相关防护技能方面的培训非常重要。通过培训可以让员工了解如何识别潜在危险信号以及正确的应对方法,在实际发生雷击事故时能迅速做出反应保护自身安全。
以上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析,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