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短螺旋挤土灌注桩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质量检测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短螺旋挤土灌注桩的建筑工程。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Short Spiral Displacement Pile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538-2018《短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标准》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短螺旋挤土灌注桩施工的技术规范。这一标准对短螺旋挤土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设计阶段要求
# 1. 桩径与桩长的选择
标准指出,短螺旋挤土灌注桩的直径应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合理确定,通常范围为300mm至800mm。对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当采用静载试验确定时,其值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1.2倍。此外,桩长需结合持力层深度及上部结构荷载来综合考虑,确保满足承载力需求的同时避免过度挖掘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 2. 钢筋笼配置
钢筋笼作为增强桩体抗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标准中有明确规定。主筋直径不得低于12mm,间距不超过200mm;箍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50mm。同时强调了钢筋笼制作过程中要保证其垂直度和平整度,并在安装前检查是否有变形现象。
施工过程控制
# 1. 成孔质量控制
成孔是整个施工流程中的核心步骤之一,直接影响到后续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标准要求使用短螺旋钻机进行连续作业直至达到设计标高为止。每米进尺时间不宜超过1分钟以防止塌孔发生。另外,在遇到硬夹层时可适当调整钻进速度或采取预处理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 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宜控制在180~220毫米之间,确保流动性良好便于顺利下放导管并充满整个孔洞。浇筑过程中要保持连续性,避免中断导致断桩现象出现。当导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至少1米后方可开始提升操作,且每次提升高度不得超过10米。
质量检验
# 1. 桩身完整性检测
依据JGJ106的相关规定执行低应变法或者超声波透射法来评估桩身完整性状况。对于I类桩可以直接投入使用;若发现有轻微缺陷但不影响正常使用,则需经过加固处理后方可使用;而对于存在严重缺陷的桩必须予以报废重新施工。
# 2. 承载力测试
承载力测试采用静载试验方法,取样数量一般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试验加载分级加载至设计要求值为止,观察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如果实际测得结果低于设计值,则需要分析原因并对相关区域内的所有同类桩进行全面复检。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短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标准》从多个方面对短螺旋挤土灌注桩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助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各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