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编码原则、编码结构和编码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和管理中的信息编码。
Title:Specification for Encoding of Emergency Warning Inform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730-2017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编码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对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编码提供统一规则。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中明确指出预警信息编码应包含基本信息、时空信息、影响信息和分级信息四个部分。其中基本信息包括发布单位、发布时间等;时空信息则由事件发生地、影响范围及持续时间组成;影响信息涵盖可能受影响的人口数量、经济损失预期等;分级信息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例如,编码中的“1”代表一般级别,“4”表示特别重大级别。
在编码结构上,采用定长字符串形式,总长度为30位字符。前两位表示预警等级代码,中间8位为事件类型代码,随后10位是地理位置代码,最后10位为序列号。例如,某次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预警,其编码前两位可能是“3”,表明属于较大级别;第3至10位为“0101020304”,即滑坡灾害类型代码;第11至20位为“220102”,对应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最后10位为系统自动生成的顺序号。
标准还规定了编码生成流程:首先由监测部门采集数据并初步判断事件类型与级别;然后由信息发布机构核实后录入系统生成唯一编码;最后通过多种渠道同步发布。同时强调编码不得随意更改或删除,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