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柳尖胸沫蝉的防治技术要求,包括监测、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柳尖胸沫蝉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Philaenus spumari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735-2017《柳尖胸沫蝉防治技术规程》是由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主要针对柳尖胸沫蝉这一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柳尖胸沫蝉”的定义,这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后续条款的基础。了解这一术语有助于识别目标害虫,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2. 防治原则: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应优先考虑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来减少害虫的发生几率,并结合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3. 监测与预警:要求定期对林地进行巡查,设置诱捕器等设施来监测害虫数量变化趋势。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这一步骤对于早期发现问题至关重要。
4. 农业防治措施:
- 合理修剪枝条可以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 增加树种多样性,避免单一树种的大面积种植,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生物防治方法:
-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等控制害虫种群增长。
- 使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作为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的选择之一。
6. 化学防治指南:
- 明确指出在必要时才可使用化学药物,并且要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用。
- 强调安全间隔期的重要性,在喷洒后确保果实或木材达到食用或加工的安全标准前不得收获。
7. 环境友好型管理:提倡采用绿色防控策略,尽量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保护自然环境。
8. 培训与教育:鼓励相关人员参加专业培训课程,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以上内容概括了DB22/T 2735-2017的主要框架及重点部分。遵循这些规范能够帮助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柳尖胸沫蝉的危害,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