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2513-2022 地下电力电缆光缆安全预警系统技术导则》是由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地下电力电缆与光缆的安全预警系统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该标准适用于城市地下电力电缆和光缆的运行维护,对于提升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导则明确了地下电力电缆光缆安全预警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涵盖了系统架构、数据采集、通信传输、数据分析、预警机制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系统设计,能够有效监测电缆温度、湿度、机械应力等关键参数,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隐患,防止因电缆故障引发的停电事故。
在系统架构方面,《DLT 2513-2022》提出了分层分布式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负责各类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如温度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光纤传感设备等;网络层实现数据的传输与交换,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应用层则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生成预警信息并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采集是安全预警系统的核心环节。导则规定了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布设方式及数据采集频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针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电缆运行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数据采集策略,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地下环境。
在通信传输方面,《DLT 2513-2022》强调了通信协议的选择与优化,推荐使用工业以太网、光纤通信等可靠传输方式,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对通信网络的冗余设计、故障恢复机制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数据分析是预警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导则提出应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建模,识别异常模式,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同时,要求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与分析,为运维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预警机制是该导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预警等级,并明确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和响应流程。通过分级预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损失,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系统集成方面,《DLT 2513-2022》要求将安全预警系统与现有电网监控系统、调度系统等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通过统一平台,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此外,导则还对系统的运行维护、定期检测、故障排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同时,鼓励技术创新,推动新型传感技术、智能算法在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总体来看,《DLT 2513-2022 地下电力电缆光缆安全预警系统技术导则》为地下电力电缆和光缆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构建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