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765-2017 非生产性空调负荷柔性调控技术导则》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非生产性建筑中空调负荷的柔性调控技术应用。该标准适用于办公楼、商场、医院、学校等非生产性建筑的空调系统,为实现能源节约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能耗的持续增长,空调系统在建筑用电中占据重要比例。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间,空调负荷往往成为电网的高峰负荷来源之一,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压力。因此,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空调负荷的灵活调节,已成为当前能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DLT 1765-2017》标准主要围绕非生产性空调负荷的柔性调控技术展开,明确了相关技术原则、系统架构、控制策略、设备要求以及实施流程等内容。标准强调了基于需求响应的调控理念,鼓励采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在技术原则方面,标准提出了“分层分区、动态调节”的调控思路,要求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调控方案。同时,标准还强调了用户参与的重要性,倡导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调控机制,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和参与度。
在系统架构设计上,《DLT 1765-2017》建议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覆盖整个建筑群的智能调控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支持,实现对空调负荷的实时监控和动态优化。此外,标准还提出应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在控制策略方面,标准推荐采用多种调控方式,如温度设定点调整、启停控制、负荷转移等。这些策略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灵活组合,以达到最优的节能效果。同时,标准也强调了与电网调度系统的协同配合,确保在电力供应紧张时能够快速响应并减少负荷峰值。
对于设备要求,《DLT 1765-2017》规定了空调系统及相关调控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包括传感器精度、通信协议、控制响应时间等。这些要求旨在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在实施流程方面,标准明确了从前期调研、方案设计、系统建设到后期运维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各参与方密切协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同时,标准还建议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调控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分析,不断优化运行策略。
总体来看,《DLT 1765-2017 非生产性空调负荷柔性调控技术导则》为我国非生产性建筑的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建筑用能结构的优化,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