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677-2016 电力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技术条件》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电力工程中使用的降阻接地模块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接地装置的降阻模块产品。
降阻接地模块是一种用于降低接地电阻的新型材料,其主要作用是改善接地系统的导电性能,提高接地效果,确保电力设备和设施在雷击或短路等故障情况下的安全运行。该模块通常由高导电性材料制成,如石墨、金属氧化物或其他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
本标准对降阻接地模块的材料、结构、尺寸、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例如,要求模块的导电率应达到一定数值,以保证其在复杂环境下的使用效果;同时,模块应具备良好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安装需求。
在试验方法方面,标准规定了多项测试项目,包括导电性能测试、耐腐蚀性能测试、热稳定性测试以及机械强度测试等。这些测试旨在验证降阻接地模块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此外,还规定了产品的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本标准还明确了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每个产品应有清晰的标识,标明型号、规格、生产日期及制造商信息。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挤压,防止产品损坏。储存时应保持干燥通风,远离火源和腐蚀性物质。
DLT 1677-2016的发布对于提升我国电力工程接地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统一技术标准,有助于推动降阻接地模块的规范化生产和推广应用,提高电力系统的防雷和接地水平。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持续发展,接地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降阻接地模块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和环保特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所采用。DLT 1677-2016的实施,为这一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总之,《DLT 1677-2016 电力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技术条件》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对规范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安全性和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不仅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也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