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644-2016 电力企业合同能源管理技术导则》是由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电力企业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EPC)项目中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该标准自2016年发布以来,为电力行业的节能改造、能源效率提升以及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节能服务模式,通过能源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签订协议,由能源服务公司投资进行节能改造,并通过节约的能源费用来回收投资,实现双方共赢。DLT 1644-2016标准的制定,正是为了推动这一模式在电力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该导则涵盖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技术评估、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运行维护以及效益评估等方面。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进行明确规定,确保了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项目策划阶段,标准强调了对用能单位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明确了节能潜力评估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同时,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具备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在技术评估环节,导则提出了对节能技术和设备的选型要求,强调了节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要求对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确保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目标。
在实施方案设计方面,标准要求明确各方的责任分工,规范合同条款的编写,确保合同内容完整、合法、有效。此外,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应对措施的建议,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
项目实施阶段,导则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作业,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对项目进度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运行维护阶段,标准提出了对节能设备和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要求,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同时,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数据分析体系,对节能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为后续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在效益评估方面,导则明确了节能效益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要求对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分析,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同时,鼓励电力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DLT 1644-2016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不仅为电力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也为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合同能源管理将在电力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