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352-2014 电力应急指挥中心技术导则》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电力系统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提升电力企业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4年起实施,适用于各级电力企业、调度机构及相关单位在应急管理中的技术要求。
本导则的制定基于我国电力系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明确了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定位、系统架构、设备配置、信息管理、通信保障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设计,实现对电力系统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高效指挥和精准处置。
《DLT 1352-2014》规定了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应急指挥平台、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通信与网络系统、应急资源管理系统等。这些模块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应急指挥体系,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获取相关信息、科学决策并有效调度资源。
在系统架构方面,导则强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理念,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要求系统具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良好的兼容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应急场景。此外,还特别注重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确保应急指挥过程中信息传输的保密性与完整性。
通信保障是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则明确要求建立多通道、多层次的通信网络,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多种方式,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的通信联系。同时,应配备应急通信设备,以应对主干通信中断等突发情况。
信息管理方面,《DLT 1352-2014》强调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应急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这有助于提高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信息滞后或不准确而影响应急处置效果。
应急资源管理是保障应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导则要求建立完善的应急资源数据库,涵盖人员、设备、物资等各类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动态管理和智能调配。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快速调集所需资源。
此外,《DLT 1352-2014》还对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运行、演练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通过定期演练和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确保在真实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
总之,《DLT 1352-2014 电力应急指挥中心技术导则》为我国电力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操作指南,对于提升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