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336-2014 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技术要求》是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行业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电力通信站中光伏电源系统的建设、运行及维护。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电力通信站中采用光伏发电作为辅助电源的系统设计与应用,为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系统组成、设备选型、安装配置、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光伏阵列、控制器、蓄电池组、逆变器、配电装置以及监控系统等关键部分。每个组成部分均需满足相应的性能指标和安全要求,以保障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设备选型方面,标准对光伏组件、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等关键设备提出了具体的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例如,光伏组件应具备良好的抗老化、抗湿热、抗盐雾等环境适应能力,控制器应具有过充、过放、短路保护等功能,逆变器应具备高效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良好的并网性能,蓄电池则需要具备较高的循环寿命和稳定的输出电压。
安装配置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标准要求光伏电源系统应根据通信站的实际需求和地理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确保光伏阵列能够获得最佳的光照条件,并避免遮挡和阴影影响。同时,系统安装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规范,接地、防雷、防火等措施必须到位,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运行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对光伏电源系统的日常监测、维护和故障处理。要求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此外,还应配备相应的监控系统,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为运维决策提供支持。
在环境保护方面,标准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光伏电源系统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噪音、电磁干扰等问题。同时,在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DLT 1336-2014 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技术要求》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升我国电力通信站的供电可靠性、促进新能源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光伏电源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规范,也为相关企业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电力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