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172-2013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评价导则》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为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评估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指导。该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由相关单位负责起草,于2013年发布实施。DLT 1172-2013适用于各类电力系统,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环节,对于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电压稳定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电网能否在正常工况或故障情况下维持电压水平,避免发生电压崩溃等严重事故。DLT 1172-2013通过对电压稳定性的定义、分类、评价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标准首先明确了电压稳定性的概念,指出电压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保持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并恢复到稳态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扰动类型和系统状态,电压稳定性可以分为静态电压稳定性和动态电压稳定性。静态电压稳定性主要关注系统在负荷变化或参数改变时的电压响应,而动态电压稳定性则涉及系统在短路故障或其他大扰动下的暂态行为。
DLT 1172-2013还详细介绍了电压稳定评价的方法。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潮流计算的静态电压稳定分析、基于时间仿真和小信号分析的动态电压稳定分析,以及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辅助评估方法。这些方法为电力系统工程师提供了多种工具,以全面评估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此外,标准还对影响电压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负荷特性、发电机无功功率调节能力、线路阻抗、变压器分接头设置以及自动控制装置的性能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
DLT 1172-2013强调了电压稳定评价在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的重要性。在系统规划阶段,应通过电压稳定分析确定合理的电网结构和设备配置;在运行阶段,应定期进行电压稳定性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减少因电压失稳导致的停电事故,提升供电质量。同时,也为电力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支持,促进了电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总之,《DLT 1172-2013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评价导则》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深远意义。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该标准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其指导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