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 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5年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该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设计和技术要求,提高调度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规程涵盖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结构、数据通信、设备配置、软件要求、安全防护、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其核心目标是为电力系统调度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技术指导,确保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满足现代电网发展的需求。
在功能方面,《DL 5003-2005》规定了调度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状态监视、控制操作、事故分析、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电压控制(AVC)等。这些功能的实现有助于提高调度人员对电网运行状态的掌握能力,提升调度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系统结构方面,规程要求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以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同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现有的继电保护、远动装置、监控系统等设备进行有效集成,形成统一的调度管理平台。
数据通信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程对通信方式、通信协议、传输速率、数据完整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调度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同时,还强调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因通信故障导致调度失控。
设备配置方面,《DL 5003-2005》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设备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指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数据采集装置等。规程要求设备应具备高可用性、高稳定性,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软件要求方面,规程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功能、界面设计、数据管理、历史数据存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软件应具备良好的用户交互体验,支持多种数据分析和展示方式,便于调度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决策。
安全防护是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规程要求系统应具备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防止外部攻击和非法访问。同时,系统应具备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运行。
运行维护方面,《DL 5003-2005》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故障处理、版本升级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规程强调系统运行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DL 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依据。通过遵循该规程,可以有效提升调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