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 497-1992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工作管理规程》是由中国电力行业制定并发布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电力系统中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运行与管理。该规程自1992年实施以来,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系统频率崩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负荷突增、发电机组故障或输电线路中断等原因,导致系统频率下降。当频率下降到一定临界值时,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电力系统通常会配置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通过快速切除部分负荷来恢复系统频率,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DL 497-1992》规定了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设计原则、动作特性、整定方法以及运行管理要求。规程强调,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应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能够根据系统频率变化及时切除相应负荷,同时避免误动作和过度切除。此外,规程还对装置的安装位置、接线方式、试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以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际应用中,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通常按照预先设定的频率阈值和时间延迟进行动作。当系统频率低于设定值时,装置将按预定顺序切除负荷,以维持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内。这种机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平衡供需关系,防止频率进一步下降,从而保护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DL 497-1992》还对电力系统运行单位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规程要求各相关单位必须定期对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进行检查、测试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同时,规程还规定了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如何合理配置和调整装置参数,以适应系统运行的变化。
此外,规程还强调了自动低频减负荷工作与其他保护措施的协调配合。例如,在发生严重故障时,除了自动低频减负荷外,还需结合其他保护手段,如备用电源切换、发电机跳闸等,共同应对系统频率异常情况。这种多级防护体系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的抗风险能力。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虽然《DL 497-1992》已实施多年,但其核心理念和技术要求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制定相关标准时,仍参考和借鉴该规程的内容。
总之,《DL 497-1992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工作管理规程》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依据,对于保障电网稳定、防止频率崩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力系统的发展,相关规程也需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运行环境和挑战。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