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 428-1991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由原电力工业部于1991年发布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电力系统中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设计、配置、整定及运行管理,以确保电网在发生有功功率缺额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频率下降,防止系统崩溃,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标准适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涵盖了自动低频减负荷的基本原则、动作特性、整定方法、装置配置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设置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在系统频率下降至一定阈值时,自动切除部分负荷,以恢复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避免频率进一步恶化。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有功功率的突然减少,例如发电机跳闸、线路故障或负荷突增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引起系统频率的快速下降,进而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供电质量。为应对这种情况,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力系统中,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稳定控制措施。
DL 428-1991标准明确规定了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动作特性,包括动作频率、动作延时、切负荷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分级切除的策略。标准要求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动作频率点和切负荷量,以确保在系统出现有功缺额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负荷切除,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负荷损失。
此外,该标准还对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整定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整定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负荷特性、电源容量、频率调节能力等因素,确保装置在不同运行条件下都能可靠动作。同时,标准还强调了装置的可靠性、选择性和速动性,要求装置在动作时既要快速响应,又要保证只切除必要的负荷,避免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DL 428-1991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中国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相关设备的制造和应用提供了技术规范。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接入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DL 428-1991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和运行需求。尽管如此,DL 428-1991作为我国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的基础性标准,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