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B11T1893-2021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电力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该标准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力储能系统,涵盖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等多种类型。
该规范的制定背景源于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储能系统在调峰调频、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行规范,导致部分储能系统在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和技术问题。
《DB11T1893-2021》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北京市在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方面的空白,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和操作依据。标准内容包括储能系统的总体要求、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总体要求方面,标准强调储能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同时,要求储能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电网接入条件、负荷特性以及能源结构等因素,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在设计原则方面,标准提出储能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扩展和维护。同时,要求系统具备高效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较低的损耗,以提高整体运行效益。此外,标准还规定了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充放电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参数。
设备选型方面,标准明确了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储能控制器等关键设备的性能指标和选型要求。例如,对于锂电池储能系统,标准要求其具备较高的循环寿命、良好的温度适应性以及可靠的保护机制。同时,对设备的电气安全、电磁兼容性等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安装调试阶段,标准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作业。同时,规定了设备安装后的测试项目和验收标准,确保系统能够满足设计功能和运行要求。
运行维护方面,标准提出了储能系统的日常巡检、定期维护和故障处理等管理措施。要求运营单位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标准还鼓励利用智能化手段对储能系统进行监控和优化。
安全管理是《DB11T1893-2021》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详细规定了储能系统的防火、防爆、防雷、接地等安全措施,要求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此外,标准还对储能系统的运行环境、人员培训和应急响应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总之,《DB11T1893-2021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是北京市在推动新能源发展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支撑文件。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促进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