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SJT 10247.1-1992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系统通用规范》是中国在1992年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要求和系统设计原则。该标准由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提出并归口管理,适用于采用音频信号进行电力负荷控制的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调度、节能管理以及电力设备运行监控等领域。
该标准的制定背景源于当时中国电力系统对负荷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和调节电力负荷成为电力部门关注的重点。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负荷控制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和安全性,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
《SJT 10247.1-1992》主要涵盖了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要求、技术指标、通信方式、设备配置以及系统测试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系统总体结构包括控制中心、通信信道和终端设备三大部分,明确了各部分的功能分工与相互关系。功能要求方面,标准规定了系统应具备的自动控制、远程操作、数据采集与传输等基本功能。
在技术指标方面,标准对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传输速率、误码率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传输。同时,标准还对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工作环境适应性以及安全防护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通信方式是该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音频调制方式通过电力线进行信息传输。这种通信方式具有成本低、安装简便的优点,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标准中详细描述了音频信号的调制方法、传输路径以及接收端的解调过程,为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设备配置方面,标准规定了控制中心、终端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等关键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例如,控制中心应具备数据处理、指令发送和系统监控等功能;终端控制器则负责接收控制信号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开关控制或负荷调节等。
此外,《SJT 10247.1-1992》还对系统的测试与验收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系统功能测试、性能评估以及现场调试等内容。这些测试项目有助于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的维护和升级提供参考。
该标准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音频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标准化水平,也促进了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仍在不断完善和优化,而《SJT 10247.1-1992》作为早期的重要规范,为后续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