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49-2006》是由中国电力行业发布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的勘测工作。该规程适用于跨越河流、峡谷、铁路、公路等特殊地形条件下的输电线路工程,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实施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程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发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为大跨越工程的勘测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涵盖勘测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初步勘测、详细勘测、地质勘测、水文勘测、气象勘测、环境勘测以及施工测量等内容。
在初步勘测阶段,规程要求对拟建线路的路径进行实地踏勘,收集相关的地理信息、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自然环境资料。同时,还需对沿线的交通、通信、电力设施等情况进行调查,以评估线路的可行性和潜在影响。
详细勘测阶段则需要对选定的路径进行精确测量,包括地形图测绘、断面测量、坐标定位等。此外,还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结构、土壤性质、地下水情况等,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水文勘测是大跨越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程要求对跨越点的水文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变化规律以及洪水频率等。这些数据对于确定跨越结构的形式和尺寸至关重要。
气象勘测方面,规程强调要收集当地的气候资料,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水量等,以评估气象因素对线路运行的影响。特别是强风、雷暴、冰雹等极端天气条件,需要特别关注。
环境勘测则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规程要求对线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居民区、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等进行调查,确保工程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并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测量是确保工程按设计要求准确实施的关键环节,规程明确了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测量精度、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
《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49-2006》不仅为勘测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也为相关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操作指南。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提升大跨越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电力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