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Q_GDW 11187-2014 明挖电缆隧道设计导则》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旨在规范明挖式电缆隧道的设计工作。该标准适用于城市地下电缆隧道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为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明挖电缆隧道是指通过开挖地面后修建的电缆通道,通常用于城市地下电力设施的铺设。与盾构法等其他施工方式相比,明挖法具有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后期维护等优点。然而,其也存在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等缺点。因此,合理的设计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运行以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Q_GDW 11187-2014 明挖电缆隧道设计导则》涵盖了电缆隧道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质勘察、结构设计、防水措施、通风与排水系统、电气设备布置、施工方法选择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关键环节的详细规定,确保了电缆隧道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在地质勘察方面,导则要求充分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包括土层性质、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因素,并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这有助于避免因地质条件不明而导致的结构破坏或安全隐患。
结构设计是明挖电缆隧道的核心内容之一。导则明确了隧道断面形式、结构类型、材料选择以及荷载计算等方面的要求。例如,针对不同的埋深和地质条件,推荐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防水措施是电缆隧道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电缆隧道多位于地下,容易受到地下水渗透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导则建议采用外防内贴法、喷涂防水层等多种方式,确保隧道内部干燥,防止电缆受潮损坏。
通风与排水系统也是电缆隧道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导则强调了通风系统的必要性,特别是在长距离隧道中,良好的通风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雨水、地下水等可能对隧道造成的影响,确保隧道内部无积水。
在电气设备布置方面,导则提出了电缆敷设方式、配电箱设置、接地装置等要求。合理的电气布置不仅能够提高供电效率,还能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Q_GDW 11187-2014 明挖电缆隧道设计导则》还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噪音、振动和粉尘污染,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总体而言,《Q_GDW 11187-2014 明挖电缆隧道设计导则》是一部全面、实用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规范,为我国城市地下电缆隧道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统一标准。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电缆隧道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