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MT 818.11-2009煤矿用电缆第11部分: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固定敷设电力电缆一般规定》是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全国矿用安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行业标准。该标准于2009年发布,适用于煤矿井下固定敷设的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旨在规范煤矿用电缆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确保电缆在恶劣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标准是《MT 818》系列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列标准针对煤矿用电缆的不同类型和用途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第11部分专门针对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的固定敷设电力电缆,涵盖了电缆的结构、材料、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内容。
在结构方面,标准对电缆的导体、绝缘层、护套等主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导体应采用高纯度铜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绝缘层需具备优良的电气性能和耐热性,以适应煤矿井下的高温、高湿环境;护套材料则应具备良好的耐磨、抗老化和阻燃性能,以保障电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在性能要求方面,标准明确了电缆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阻燃性能等关键指标。电气性能包括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工频耐压试验等,确保电缆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漏电或击穿现象。机械性能则涉及拉伸强度、弯曲性能等,保证电缆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热稳定性要求电缆在长期运行中保持稳定的电气性能,而阻燃性能则是为了防止电缆在火灾情况下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
试验方法是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定了各项性能测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判定依据。例如,对于绝缘电阻的测试,需按照标准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进行,并记录测试结果;对于工频耐压试验,则需要在规定的电压等级下持续一定时间,观察是否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这些试验方法为电缆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标准还对电缆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提出了明确要求。电缆表面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制造商信息等,便于用户识别和追溯。包装应牢固可靠,防止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储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潮湿和高温环境,以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MT 818.11-2009》作为煤矿用电缆的重要标准,不仅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煤矿安全管理和设备选型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煤矿电缆的安全性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