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GBJ62-19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继电器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是中国在1983年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工业与民用电力系统中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该标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设备保护以及故障处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该规范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电力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环节。其内容涵盖了继电器保护的基本原理、配置原则、整定计算方法、设备选择以及自动装置的设计要求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确保电力系统在发生短路、过载、接地等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断故障部分,防止事故扩大,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
在继电器保护方面,《GBJ62-1983》强调了保护系统的可靠性、选择性和速动性。可靠性是指保护装置在需要动作时能够正确动作,避免误动或拒动;选择性是指在发生故障时,只切除故障部分,尽量减少停电范围;速动性则要求保护装置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切除故障,以降低对系统的影响。
此外,该规范还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的继电器保护装置的应用场景和配置方式。例如,对于变压器、电动机、线路等不同的电气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整定计算。同时,对于自动装置的设计,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投等,也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GBJ62-1983》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它不仅为设计人员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该标准的内容可能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需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结合最新的技术和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
尽管《GBJ62-1983》已经不再作为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但其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它为中国电力行业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总的来说,《GBJ62-19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继电器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文件,它在推动中国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现在已有更先进和完善的规范替代,但其历史价值和指导意义仍然值得重视。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