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587-2021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规程》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实施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农村配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为相关工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现代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通过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故障快速定位与隔离、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等功能,从而有效减少停电时间,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LT 5587-2021》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成果。标准内容涵盖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配置、设备选型、通信网络架构、数据采集与处理、主站系统设计、终端设备配置以及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
在总体设计方面,标准强调了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兼容性和可靠性,确保系统能够适应未来配电网的发展变化。同时,要求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电力安全、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的相关政策法规。
在功能配置方面,《DLT 5587-2021》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配电数据采集与监控、故障自动检测与隔离、负荷预测与优化调度、电能质量监测等。此外,还提出了对高级应用功能的要求,如配电网拓扑分析、状态评估和辅助决策支持等。
在设备选型方面,标准对主站系统、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性能指标、技术参数和安装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设备应具备高可靠性、高精度和良好的兼容性,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在通信网络架构方面,标准提出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合理划分通信层级,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鼓励采用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电力线载波通信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标准要求系统具备完善的采集能力,能够实时获取配电网的运行数据,并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同时,对数据存储、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主站系统设计方面,标准明确了主站的功能模块、硬件配置、软件平台及接口规范。要求主站系统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灵活的扩展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行需求。
在终端设备配置方面,标准对馈线终端(FTU)、配变终端(TTU)和环网单元终端(DTU)等设备的性能指标、安装位置和通信方式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终端设备能够准确采集和上传配电网运行数据。
在安全防护方面,标准强调了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机制,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入侵检测等,以防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DLT 5587-2021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配电网智能化建设、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电力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