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462-2012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观测技术规定》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观测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2年实施以来,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涵盖覆冰观测的基本原则、观测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设备配置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内容。通过统一的技术规范,确保各地区在覆冰观测工作中能够按照一致的标准进行操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覆冰是影响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高寒、多雨雪的地区,覆冰可能导致导线断裂、杆塔倾斜甚至倒塔等严重事故。因此,对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DLT 5462-2012通过对覆冰现象的科学定义和分类,明确了不同条件下覆冰的观测指标和评估方法。
标准中规定了覆冰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覆冰厚度、密度、形状、分布特征以及覆冰时间等关键参数。同时,还提出了不同的观测手段,如人工观测、自动观测和遥感观测等,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式。此外,标准强调了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要求建立完善的观测记录和数据库,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
在设备配置方面,DLT 5462-2012对覆冰观测仪器的选型、安装位置、使用维护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对于自动观测设备,应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并能适应复杂气候条件下的长期运行。同时,标准还建议对观测设备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覆冰观测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标准还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从事覆冰观测的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使用观测设备并处理观测数据。此外,标准还鼓励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推动覆冰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
DLT 5462-2012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输电线路的防冰抗冰能力,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输电线路的运行环境日益复杂,覆冰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标准,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抗灾能力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LT 5462-2012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观测技术规定》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涵盖了覆冰观测的各个方面,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因覆冰造成的电力事故,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