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406-2010 水工建筑物化学灌浆施工规范》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水工建筑物中化学灌浆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该规范适用于大坝、水库、水闸等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渗、加固及结构修补等化学灌浆工程,为相关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并结合我国水工建筑的实际工程经验,对化学灌浆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统一技术标准,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施工风险,保障了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化学灌浆是利用化学材料(如水泥浆液、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注入地基或结构裂缝中,以达到防渗、加固、堵漏等目的的一种工程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中,特别是在处理软弱地基、裂缝修补和防渗处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DLT 5406-2010 对不同类型的化学灌浆材料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分类,确保材料性能与工程需求相匹配。
在施工准备阶段,规范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地质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灌浆孔布置、钻孔深度、灌浆压力等关键参数。同时,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此外,施工前还需对设备、材料及辅助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其性能良好,满足施工需要。
施工过程中,规范强调了灌浆作业的连续性和均匀性,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压力进行灌浆,并控制灌浆速度,避免因压力过大或过小影响灌浆效果。对于不同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应采用不同的灌浆工艺,如单液灌浆、双液灌浆、分段灌浆等。同时,应做好灌浆记录,详细记录灌浆时间、压力、流量、材料用量等数据,为后续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质量控制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灌浆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性能符合标准要求。灌浆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如压水试验、注水试验等,以验证灌浆效果。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部位,应及时进行返工或补灌,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在环境保护方面,规范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化学灌浆材料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废弃物排放,并做好废水、废料的处理工作。同时,应关注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确保施工安全。
DLT 5406-2010 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我国水工建筑化学灌浆施工的技术水平,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该规范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工程需求,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