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26-2013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技术条件》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主要用于规范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AAT)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3年起实施,旨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是电力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自动控制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在主电源发生故障或停电时,迅速将负荷切换到备用电源上,以确保供电的连续性。这种装置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变电站以及重要用户的配电系统中,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DLT 526-2013标准对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设计、制造、测试及应用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其中包括装置的基本功能、性能参数、电气特性、机械结构、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标准还规定了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动作逻辑和响应时间,确保其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性。
该标准强调了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在电网出现故障时,装置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电源切换,以减少停电时间,避免因断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此外,标准还要求装置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
在技术参数方面,DLT 526-2013明确了装置的工作电压范围、额定电流、动作时间、返回时间等关键指标。这些参数的设定必须符合相关电力系统的要求,以确保装置能够与现有电网设备协调工作。同时,标准还对装置的绝缘性能、耐压能力、温度变化适应性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除了技术性能外,DLT 526-2013还对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包括装置的安装位置、接线方式、调试步骤以及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通过规范这些环节,可以有效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故障率。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网的复杂性和运行风险也在增加。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作为保障供电连续性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DLT 526-2013标准的出台,不仅为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生产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也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科学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电力设备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DLT 526-2013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技术条件》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其内容全面、要求严格,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标准也将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应用需求。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