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237-2010 灌浆记录仪技术导则》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灌浆记录仪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该标准自2010年实施以来,为灌浆施工过程的监测与数据记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灌浆记录仪是一种用于记录灌浆过程中压力、流量、时间等关键参数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水电站、大坝、桥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其主要功能是实时采集和存储灌浆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质量控制。DLT 5237-2010 对灌浆记录仪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安装方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设备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该导则首先明确了灌浆记录仪的基本功能和适用范围。根据标准,灌浆记录仪应具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能力,能够准确反映灌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变化。同时,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环境适应性,适用于各种复杂施工环境。
在技术性能方面,DLT 5237-2010 对灌浆记录仪的测量精度、采样频率、存储容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流量计的分辨率应满足工程需求。此外,设备应具备数据自动保存功能,防止因断电或其他原因导致数据丢失。
导则还对灌浆记录仪的安装与调试进行了详细说明。标准指出,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合理选择,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同时,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DLT 5237-2010》强调了数据的完整性与可追溯性。所有采集的数据应按照统一格式存储,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工具,便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质量评估。此外,标准还建议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通,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该导则的制定不仅提升了灌浆记录仪的技术水平,也为相关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统一技术规范,有助于减少设备选型混乱、提升设备兼容性,推动行业向规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灌浆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对灌浆记录仪的需求也不断增加。《DLT 5237-2010》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导则,在保障工程质量、提升施工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行业需求的变化,该标准也将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封面预览